城乡生态修复方面书籍(城市生态修复规划)

2024-11-15

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内容简介

1、《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是一部全面探讨水污染问题与水环境修复实践的著作。它深度剖析了水污染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该书首先对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评估,深入探讨了污染的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详细阐述了水污染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2、水生态修复则包括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增殖放流适宜物种,构建湿地等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面对农业面源污染,需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治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地下水保护则需防止过度开采,维持合理水位,并治理地下水污染。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方面,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和政策,加强监测与执法力度。

3、第一篇为绪论,概述了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篇聚焦于水资源,详细阐述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潜力评估、承载能力研究以及保护策略,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水污染治理:针对排放到江河湖海等水域中的废水、污泥等进行处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具体措施包括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

5、这一矛盾在现实中尤为突出,对水环境的研究亟待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的解决策略。在水污染控制技术层面,传统的单一截污和治理方式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问题。

6、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严重的水体污染。著名的伦敦泰晤士河曾鱼虾绝迹。日本因“水俣事件”和“富山事件”死亡84人,数百人因中毒而致残。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全世界每天有25000人罹患水污染引起的疾病而死亡。

微生物应用技术内容简介

1、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矿业工程中的矿物处理,石油工业中的生物降解和提取,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和食品安全,医药工业中的药物生产与生物技术,以及土壤科学中的微生物生态作用等。

2、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是一本专为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等专业设计的教材,它详细讲解了农业微生物领域的各项实用技术。

3、微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微生物有益菌群在人类和自然界中的作用广泛,对于构建健康生态和生活环境具有显著益处。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无疑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显示了微生物技术的非凡潜力。微生物在绿色饲料的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演化基本信息

1、在内容上,本书详细解析了矿业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策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来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它涵盖了一系列关键主题,包括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旨在为矿业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2、渠爱雪,这位1971年12月出生于江苏丰县的女学者,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她在1994年从徐州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在1997年辽宁师范大学进一步深造,取得了理学硕士学位。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2009年,她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并成功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

3、对于矿业城市而言,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由“绿色空间”、“蓝色空间”、“红色空间”、“黄色空间”和“灰色空间”构成,简称“五色空间”。

4、同意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矿用地实现“以租代征”,租用土地经过3~5年的综合治理后,将恢复好的耕地和建设的生态农业设施返给农民,对解决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关系、耕地占补平衡、失地农民就业安置、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问题具有示范意义。

5、三大类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等。这些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建设用地则是用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而未利用地则是尚未进行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荒漠、裸地等。

绿道规划·设计·开发内容简介

1、《绿道规划·设计·开发》是一本实用的指南,专为解决绿道建设过程中的复杂问题而设计。它深入探讨了绿道的各个方面,涵盖了从物质建设到全面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书中详细阐述了绿道的物质建设,包括如何有效地构建线性开放空间,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2、《绿道规划·设计·开发》一书专为解决绿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编撰。它深入探讨了绿道的各个方面,包括实体建设的细节,以及从规划、设计到管理和执行的公共资源管理策略。书中强调了如何在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市民和企业之间构建合作关系,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志愿者力量。

3、绿道规划、设计与开发的序言部分概述了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首先,建设绿道的初衷在于提升城市环境,通过多样化的策略适应不同情境,从初步的规划开始,逐步推进。第二章,规划阶段强调公众参与,通过设立试验廊道并绘制基础地图,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制定出概念性和总体的规划蓝图。

4、本书深入探讨了绿道设计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绿道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强调了生态设计方法在绿道建设中的应用。作者结合了国内的研究成果,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在理论框架的支撑下,本书进一步探讨了乡村绿道的创新实践,定义了乡村绿道的类别,并提出了发展模式。

5、绿道设计的咨询方案不仅涵盖了产品设计本身,还涵盖了产品整合策略,包括市场研究、品牌定位、用户体验设计、原型制作、生产和供应链优化等环节。团队通过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且深入的设计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6、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成为转折点,随后波士顿公园体系的诞生,将分散的公园通过绿道有机连接,形成了“翡翠项链”的美名。这一时期,绿道还为马车通行而建,如今成为通勤、游乐、步行、骑行的多用途道路,受到严格保护。绿道规划的策略分为保护性、防御性、攻击性及机遇性四种。